今年的春节档,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些。
截至2月5日9时,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95.10亿元,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观影人次1.87亿次,同样也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人次纪录。
其中,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5日18时59分,影片票房突破54亿,占据了国内春节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而从城市维度看,上海以3.23亿元的不俗成绩,重回春节档城市票房“领头羊”的位置,北京、成都则分列城市票房第2、第3名。
“春节档火热给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剂,也给电影人带来信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新媒体委员会秘书长胡建礼说,期待今年电影市场能继续加大供给、提高质量,不断丰富其他热门档期和周末档期排片。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国内电影市场爆了。纵观今年春节档,六部新片齐聚蛇年新春,在预售阶段就接连打破了多项预售纪录。
多部电影上映后票房势头强劲,大年初一单日票房达18.08亿,观影总人次达3522万,双双打破中国影史单日票房纪录和单日人次纪录。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七大盘票房连续7天突破12亿元。
与往年以喜剧和动画为主的电影供给不同,今年春节档影片涵盖了喜剧、悬疑、动画、战争、武侠、神话等多种类型。
观众直呼,“看不过来!”在的持续领跑下,等不同类型电影取得了较为出色的“战绩”。
春节档作为中国电影市场最重要的档期之一,其竞争趋势对未来的内容制作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
谈及这种影响,上影股份总经理助理张淑娜认为可能通过三大维度在2025年甚至更长期的电影市场中体现。“第一,类型化与商业化的进一步集中,使得头部效应强化;第二,内容质量与工业化标准的提升,带来技术工业化和口碑驱动票房的长尾效应;第三,分众市场的探索与流媒体联动,带来IP衍生和垂直领域的机会。”
“成都造”的3岁百亿IP
今年春节档,大场面、大制作、强视听成为了新片的共同特色。
例如,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后期制作团队有2900多人,比第一部翻了将近一番;全片采用IMAX特制拍摄……
“五年磨一剑”的无疑是其中的最大赢家。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5日0时,魔童哪吒主演的总票房超100亿,成为影史首位3岁百亿影人。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2月5日18时59分,影片票房突破54亿,占据国内春节电影票房的“半壁江山”。
而这部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的作品的背后——是一个成都“原生”动画制作产业链。
从导演“饺子”所在的该片第一
公开数据显示,该电影主要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优良的创作土壤与市场环境。正如技术开发总监黄功所言:“项目就像一个奥运村,吸引了国内最优秀的动画人才们。奋斗在这里,所以也集结了全国很多人到成都。”
在参与制作的成都画心科技有限公司美术制作人王敏敏看来,从诞生到现在,带上了一张重要标签——它是成都的,它也让成都有了国际性动画电影的代表作。
“哪吒这个IP,已是全球化的文化符号。过去,成都在文化产业领域虽有一定基础,但缺乏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代表作。如今,让世界看到了成都的实力。它吸引着全球的目光,让更多人关注到成都这座城市在文化创作方面的能力。”
事实上,在这样的大热IP之外,各类“成都造”的影片纷纷崭露头角。这个春节档,除了,另一部同样备受关注的影片是由成都影视城入驻企业壹同制作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目前,成都的影视相关公司总营业收入已达到533.31亿元,行业从业人数超过10万人,在校的影视专业学生更达22万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引导下,影视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前三甲的“大票仓”
火爆的春节档,成都以其强劲的表现,跃升为全国第三大票仓,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这不仅折射出成都强劲的影视产业发展动能,更集中凸显了这座迈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蓬勃的消费潜力。
“今年春节档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影城的观影人数激增。这几天我们平均每天接待观众超5000人次,最多的一天达到了6000多人次。”成都中影紫荆国际影城4K激光IMAX经理表示。
据悉,为了应对春节档的观影热潮,该影城不仅增加人手,重新规划班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还联动商场打造了“2025环球贺岁中国奇幻电影节”,在商场和影城各处设置了电影海报、立牌、宣传大屏等,吸引了大量游客拍照打卡。
事实上,除了出色的电影剧情与特效,吸引观众走进各大影院的还有各种丰富多彩的配套活动及优惠政策。有网友形容成都的电影消费市场,“不仅电影好看,活动应接不暇,价格也很‘美丽’。”
像是博纳国际影城成都大悦城店,观众参加活动并满足条件后,仅需35元即可购买普通厅电影票一张;峨影1958影城举办了多场电影首映活动和路演,吸引了大量影迷前来打卡;成都太平洋影城则举办了电影和的映后见面会,并在春节期间推出了“光影奇遇记”儿童友好博爱电影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