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上述方案中要求: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2月18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中对杉杉股份相关人士在中对该人士还表示,杉杉股份作为负极龙头企业,在储能长寿命负极材料技术上保持持续创新,新一代长寿命技术已经实现迭代应用。同时,公司紧跟新能源市场发展的趋势,围绕全球化产能布局、绿色低碳与智能制造夯实基础,实现负极行业产能布局第一。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国内储能市场竞争加剧,价格跌穿成本线、行业无序竞争,企业经营压力整体加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局面。公开资料显示,约63家动储产业的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有39家动储企业出现亏损,占比62%。
刘勇表示,目前储能行业总体盈利局面急剧下降,部分企业开始减产或思考转型。头部企业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穿越恶性价格竞争的战壕,但部分小厂商因无法承受低利润甚至亏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储能企业出海 破局行业洗牌周期
此外,上述行动方案还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供给侧和应用端有效衔接、国际国内协同发展。其中,在坚持创新引领方面,提出面向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加快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
对此,刘勇表示,技术发展上,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锂矿资源等对外存在高度依赖的短板领域,行业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控能力,推动高安全、大容量、长寿命、智能控制、智能运维以及系统集成全寿命周期的数智化管理,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监控和优化储能装置性能,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技术、混合储能技术与长时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在安全管理方面,从储能系统生产、产品质量、运输与安装、调试与并网、运行与维护、应急消防、技术应用标准等环节逐步构建和完善储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刘勇说。
另外,上述行动方案还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包括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以及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
其中,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的内容包括,探索将新型储能领域国际合作纳入共建“一带一路”“金砖国家”等合作机制框架,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来华投资,支持新型储能企业有序开展国际化布局等。
刘勇则表示,相对于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海外储能市场成熟、产品单价高,利润空间可观,出海成为储能企业穿越洗牌周期的破局之路。但储能产业同样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内企业在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需保持优势,才能在全球市场中站稳脚跟。
刘勇建议,加速挖掘中东、欧美、东南亚、非洲国家储能需求,合理规划海外产能布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不同企业渠道资源优势,通力合作,抱团出海,相互赋能,避免国际化内卷和无序竞争,逐步建立合作共赢的储能生态链,实现差异化竞争与全球化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