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要闻 快讯 热点 推荐 聚焦 头条
 
站内搜索:

英特尔推出用于数据中心的第三代

Zoom免费帐户获得自动字幕选项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业界 > 业界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翟博:CAR-T让“最不可能获益患者”无瘤生存近十年
更新时间:2025-04-18 08:37:43

  肿瘤治疗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迎来一场深刻变革:从传统的手术切除到微创介入,从化疗、放疗到免疫治疗,以及近年来异军突起的CAR-T细胞疗法,都在不断刷新人们对癌症诊治的认识。

  作为我国肿瘤介入性微创治疗的领军人物之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微创介入治疗中心主任翟博教授见证了介入治疗如何从“配角”成为癌症局部治疗“主角”的历史变迁。而在科研领域,他的团队2015年就完成了全球首个CAR-T细胞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其中两例晚期肝癌患者接受治疗后长期无瘤生存,打破了“晚期肝癌即绝症”的固有印象。

  在接受科济药业自主研发的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名单,拟定适应证为既往接受过至少二线治疗失败的Claudin18.2表达阳性的晚期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舒瑞基奥仑赛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

  如果上述申请获批,舒瑞基奥仑赛有望成为国内首款获批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

  
新时代的肿瘤治疗将向何处去?

  如果说CAR-T细胞疗法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打击手段,那么以局部消融、血管介入、粒子植入等为代表的介入性微创治疗则从肿瘤的局部治疗角度为患者不断“减负”,成为那些不适合或不愿意外科切除的肿瘤患者的另一重要选择。相比起来,介入式微创治疗更能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解剖结构以及生活质量,并有潜力激发或提升患者的免疫能力。

  翟博向以消融为例,通过精准定位,将肿瘤细胞在极短的时间内“烧[*]”或“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相对较小,而且患者几乎无需长时间住院,恢复周期也比大面积手术快得多。血管介入则通过针对肿瘤供血动脉的栓塞或持续灌注化疗药物,试图提升肿瘤的完全坏[*]率或疾病稳定率。当下,大量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已经证实:至少对于早期小肿瘤,局部消融完全有能力部分替代外科切除,而通过血管介入联合靶免药物等综合治疗后,也有机会使得初始不可切除或消融的患者变得可切除或可消融,显著延长了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并最大限度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强调的是,局部微创治疗,无论介入性微创还是外科性微创,均与PD-1/PD-L1抑制剂、靶向药物、CAR-T细胞等新兴疗法有着天然的互补性。翟博提到,针对中晚期肝癌,“转化治疗”和“药物辅助治疗”已经成为当下最为热门的研究方向,医学界正对这些问题开展更为深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信将来会在此领域取得突破,形成统一共识或指南,进而普及推广,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综合治疗方案。

  回望过去十余年,通过单一手段治愈肿瘤的理念早已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和人性化的多层面组合战略。站在新的起点上,可以预见肿瘤患者终究有机会迎来一个真正的新时代——“延长生命数量的同时,享有更高的尊严与更好的生活品质”。只有“手术刀”“消融针”乃至细胞疗法等多元化手段深度融合,才能打破肿瘤治疗的固有瓶颈,把科学发展带来的红利,切实地送到每一位患者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