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于近日优化调整了民航局通用航空工作领导小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管理领导小组和民航局促进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建立了相关工作机制。下一步,民航局将聚焦发展规划编制、航空器适航审定、市场监管、飞行运营监管、飞行服务保障、飞行服务调度平台建设及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等开展工作,促进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同日,在四川省《关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中,确了23个重点突破方向,其中15个新兴产业领域中便包括低空经济。稍早前的7月1日,广州市召开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从科研制造、应用示范及生态塑造、产业协同等领域进行了部署。
受持续不断的利好政策影响,低空经济相关赛道也在不断壮大。据天眼查APP显示,仅6月,全国范围内便有近120家包含“低空经济发展”名称的新公司注册成立,业务范围涵盖研发、运营及咨询服务等。其中,安徽省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于6月27日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通用航空服务、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培训、旅游业务、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安徽省通航控股集团、芜湖联合飞机科技公司、芜湖市湾沚区国有资本建设投资公司、芜湖市投资控股集团共同持股。
国有资本的入局不仅限于低空经济相关实体运营,同样涉及资本端。7月2日,出资额10亿元人民币的浙江空港低空经济投资合伙企业登记成立,经营范围为股权投资,出资人包括浙江富浙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空港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浙江省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
在产业端,依托国内新能源汽车成熟、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曾经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在与低空经济产生强链接。据不完全统计,进入7月后,至少有十家上市供应链公司披露与低空经济相关信息。其中,7月11日,海特高新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相关eVTOL主机厂研制的各类型模拟机正在研制和交付中。7月2日,华安鑫创公告称,公司收到国内某头部eVTOL主机厂的重要项目定点通知,获得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座舱多媒体显示系统项目的开发与供货资格。客户预计将在2026年底完成第一代产品的研发,并开启商业化试运营。该项目定点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国元证券最新低空经济行业深度报告表明,据赛迪智库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预计2026年突破万亿,复合增长率约30%。其中,飞行器制造与运营服务占比55%,供应链、消费、交通等占40%,基础设施潜力待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