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A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手外科原主任、杭州求是医院院长谢庆平首先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2018年,谢庆平为患者进行面部淋巴水肿手术后,意外发现患者阿尔茨海默病症状得到缓解,随后便尝试将这类手术用于该病的治疗。
在此次禁令发布之前,LVA已在国内上百家医院开展。但整体而言,这些临床实践都仅是小样本研究,,并不利于手术的规范开展和质量控制。
一家脑科医院的院长告诉《科创板日报》,晚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手段,因此大家都希望能够攻克这个难题,看到这种新技术的开展,只要是对病人是有帮助的,那么肯定会很感兴趣,很希望去尝试。
他表示自己也不例外,当初同样有跟进的想法,不过最终还是一例都没有做成。“总觉得不太妥当,同时我们会明确告知患者手术的疗效还不确定,手术也是属于试验性质的,患者家属就会因此产生顾虑。”他说。
在其看来,此次LVA被叫停的主要原因还是“上得太快”,“在组织大规模的临床研究之前大家就一哄而上,肯定是不对的”。
不过,卫健委通知同时也表示,在该技术具备充分相关临床研究证据后,将指导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临床研究设计,在伦理委员会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科学、规范开展临床研究。卫健委将根据临床研究情况,适时针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再次组织论证。
这或许意味着,LVA手术未来仍有机会探索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学发展史上,临床医生通过革新手术术式,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医疗可及性的案例有很多。近年来,还有多位中国医生首创的外科手术不仅颠覆了传统方案,更通过国际共识、全球会议及多国医生培训,将“中国方案”推向世界舞台,彰显中国医疗创新的全球价值。
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锡山教授团队针对传统结直肠癌手术需辅助切口取标本导致的疤痕与心理创伤,首创NOSES术式,实现腹壁“零切口”。该术式已拓展至76种术式,覆盖胃、妇科等肿瘤领域,全球应用超4万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魏翔教授从削菠萝动作获得启发,设计“旋切刀”器械,解决了“不开胸、不停跳”切除肥厚心肌的世界性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