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分析了经纪人人数持续减少的部分原因及展望,主要有四个原因与方向:
一是随着行业生态变化,证券经纪人渐转入营销序列,从委托代理的角色成为全日制合同的客户经理;二是由于财富管理转型的不断深化,人员结构开始调整,经纪人转型为投顾变成大势所趋;三是一部分早年进入证券行业的经纪人,由于年龄原因,迎来一波退休潮,逐渐退出证券行业,这是经纪人数大减的一个重要原因;四是离开行业,另谋出路,尤其是佣金率持续下滑,让靠佣金分成的经纪人难以为继。
其中,在监管趋严与财富管理转型的双重推动下,券商正加速告别传统经纪模式,这就体现在证券投资顾问增加和证券经纪人减少的特征延续了近几年的情况。中证协在《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中披露,2023年末,证券投资顾问较2022年年末增加4745人,证券经纪人减少8502人,证券经纪人减少数量大于证券投资顾问增加数量,呈现证券投资顾问增加和证券经纪人减少的表征。
在业内人士看来,证券经纪人数量显著减少,而投顾人数则进一步增加,体现出券商加速推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型的趋势。业内不少券商计划取消证券经纪人这一角色,并将把经纪业务团队在未来全部转为客户经理团队或者投顾,已有头部券商如此践行。
周期之下,保代再度减员依然在预期之内。
保代人数近年来已有持续下滑的趋势。上半年再度减少了超300人,这源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投行业务竞争持续激烈,马太效应显著,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机构面临着一定生存压力。比如2024 年以来,前 10 大券商投行收入占比已超 60%,而中小券商面临 “项目少、报价低、通过率低” 的三重压力。在此背景下,中小机构的保代因缺乏优质项目支撑,业绩难以达标,部分人员被迫转岗或退出行业;而部分中小券商甚至缩减投行部门规模,直接导致保代队伍 “被动减员”。
另一方面,监管层近年来不断强化对保荐机构及保代的责任追究,通过 “一案双查”“终身追责” 等机制,将保荐质量与机构及个人的执业资格深度绑定。监管层不断压实保荐机构“看门人”责任,在行业严监管态势下,券商持续优化保代队伍,强化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加速优胜劣汰,提高保代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以提升执业质量,造成保代人员数量有所减少。
在整体人员出现一定程度下降的背景下,分析师人数小幅度逆势增长。
数据显示,证券分析师人数从2024年底的5776人增加到5829人,增加了53人。人员变化之下,依然是卖方生态的变迁。目前卖方研究的竞争愈发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方面,大型券商通过引入明星分析师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巩固自身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中小券商通过特色化的研究服务来吸引客户,这都导致了对分析师人才的需求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这波增员中,也有来自分析师“转正”的原因。即此前几年处于实习或助理阶段的研究人员,正式获得分析师资格,在中证协人员注册名单中出现。
在业内人士看来,高质量的研究是券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研究所通过提供专业的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为券商的业务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也是吸引机构客户和高净值客户的最重要因素。随着分仓佣金收入的减少,券商更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收入模式,如加强产业研究、拓展服务范围等,这就需要更多差异化的专业人员来开展相关工作。
这也意味着,分析师的价值衡量标准将更多元,除传统的派点排名外,产业资源对接能力、跨领域整合能力,甚至数字化工具应用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维度。
此外,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的增员也颇具深意。另类投资业务的人员扩张反映出券商正从传统通道业务向多元化、专业化投资领域延伸,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