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要闻 快讯 热点 推荐 聚焦 头条
 
站内搜索:

印度计划推出10亿美元现金激励计

轴承座的一般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要闻
特区建发“白武士”折戟:19亿入股、50亿接盘,仍难阻华南城清盘结局
更新时间:2025-08-12 13:08:35

  曾经被誉为商贸物流巨头的华南城接管公司资产,进行系统性清算;清盘人会优先处置香港本地资产,内地资产需经内地法院认可后才能处置;清盘人可能会尝试保持业务持续,以最大化破产财产价值。

  “这一结果对各方影响深远。作为继中国恒大之后资产规模最大的内房清盘案,华南城事件,可能使资本市场对困境房企的信心产生进一步深远影响,特别是那些正在进行债务重组的公司。”前述房地产行业分析师表示。

  而债权人的清偿前景如何,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业内人士指出,在609亿港元总负债面前,华南城12.24亿港元的市值,显得微不足道,而公司旗下资产,能否完全偿付公司全部债务,有待进一步厘清。

  王玉臣告诉,按香港法律规定的优先顺序清偿,具体排序为“清盘费用→优先债权→有担保债权→普通债权→股东权益”;普通债权人因处于清偿序列末位,回收率通常较低。

  分析师指出,深圳国资通过特区建发集团投入的近70亿资金,包括19亿港元股权收购以及50亿元西安资产收购,是否会面临重大损失风险,有待进一步观察。

  有投行人士认为,该案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如果企业运营不善,即使引入国资背景的战略投资者,在市场出现持续下行过程中,也难以扭转乾坤。

  “华南城违约后,特区建发已被多家企业等追加为被告,若继续输血,市场会质疑其隐性担保规模,从而拖累深圳国资整体融资成本。”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称。

  据悉,2024年6月3日花旗国际就维好协议相关事宜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特区建发,起诉理由华南城出现债务违约后,大股东特区建发未能履行维好协议项下的义务,因此花旗国际申索不少于14.07亿美元的赔偿。

  柏文喜告诉,特区建发2022年签署维好协议时只打算“增信”,并未计入表内负债;如今花旗直接对其提起诉讼,索赔额已接近其全年净利润,后续还可能被其他债权人连环追索。

  财报显示,华南城2024年度收入为40.83亿港元,同比增加16.4%;净亏损高达89.76亿港元,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大额亏损。

  截至2024年末,华南城八个城市的总土地储备面积合计3105.95万平方米,项目主要规划用途为交易中心、住宅、商业、仓储及其他配套设施。

  华南城被清盘后,其位于深圳、西安、郑州等地的商贸物流中心运营前景,也被蒙上一层阴影。这些曾被称为“造城项目”的巨型开发体,如今在行业调整期过程中,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

  从2020年标普上调信用评级到如今被清盘,短短五年间,一家上市企业从巅峰坠落,华南城在清盘后将如何发展,将持续予以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