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要闻 快讯 热点 推荐 聚焦 头条
 
站内搜索:

轴承座的一般设计

印度计划推出10亿美元现金激励计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热点 > 热点
渠道终端遭遇增长瓶颈 业界共话创新药发展如何探寻新动能直击西普会
更新时间:2025-08-20 22:54:02

  国内药品终端市场增速下滑态势持续,今年上半年表现依旧疲软。

  “。细分渠道中,医院终端和药店终端分别同比下滑5.7%和0.4%;基层医疗终端增速回落至4.3%;曾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电商渠道,增速也放缓至5.8%。”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八届西普会上,中康产业研究院披露了这样一组引人关注的数据。

  在渠道终端遭遇增长瓶颈之际,对于创新药企的挑战也接踵而至。当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传统增长引擎已然放缓,整个行业都在迫切求索:新的增长动能究竟何在?

  是继续从院内市场的深度挖潜中寻找突破口,还是向院外零售、互联网医疗等新兴渠道要增量?是依赖单一产品的爆款逻辑,还是构建多管线、多适应症的产品矩阵形成持续造血能力?是将商业化重心放在国内,还是通过 license-out、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路径叩开全球市场的大门?

  每一种路径选择的背后,都是对创新药探寻发展新动能发起的拷问。

  从2015年国家药监系统开启里程碑式改革,到2018年港交所18A规则落地、2019年科创板开板引发资本热潮,以及叠加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共同助推了中国创新药来到蓬勃发展的上升期。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我国便批准创新药43款,同比增幅达59%,这一数量已接近2024年全年48款的获批总量。与此同时,头部MNC对中国创新药的 “扫货式” 收购持续升温,BD交易规模与频次不断刷新,都充分印证了开启“自主之姿”的中国创新药无论是市场竞争力,还是全球版图中的话语权均在显著提升。

  然而,。

  “在市场端,医院市场受合规反腐、集采政策及创新药入院壁垒等多重因素冲击,销售持续下滑;零售市场则面临门诊共济分流、价格管控及多渠道竞争的压力。”

  “在支付端,创新药医保谈判平均降幅达60%,企业陷入‘进医保则回报不足,不进医保则市场受限’的两难困境;商业保险体量尚未壮大,院外零售渠道正逐渐成为创新药销售的主阵地。。”中康科技董事长俞德超认为,在中国跻身全球第二大创新药市场之后,行业发展的重心必须从“数量”走向“质量”,而。

  其一是向科学深水区进化,突破算法与生物学的洞察融合,形成双轮驱动;其二是向价值医疗进化,关键是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切实回应并解决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其三是向全球规则制定者进化,要重点跨越临床证据、全流程质控、伦理共识“三重大山”。

  率先“由仿转创”的恒瑞医药更是深有体会,恒瑞医药董事、执行副总裁张连山表示,在创新药全球化研发与管线布局方面,。当前行业在肿瘤领域布局集中,而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等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结合市场需求推进研发。

  此外,:通过外部优质资产引入、风险共担等合作模式充实管线,在兼顾成熟市场深耕与新兴市场开拓的同时,借助资本市场的持续赋能,孵化更多具有临床价值的创新产品。

  在企业已勾勒出自身清晰的发展逻辑后,作为产业重要参与者的资本方,对于创新药发展的未来走向又有怎样的预判?

  中信证券全球医药健康行业组联席负责人张军对《科创板日报》表示:“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创新药在数量、质量与交易金额上持续攀升,管线布局的持续优化更推动资产价值稳步抬升。基础研究领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不仅0-1的原始创新与1-100跟随改进成果丰硕,分子组合创新等前沿方向也已进入全球引领行列;加之高效的临床研发能力、以及临床数据获得国际广泛认可,共同构筑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另外,创新药相对其他领域受全球贸易争端冲击较小,中美合作仍存广阔顺畅空间,进一步筑牢了发展根基。

  在资本市场角度,国际投资者正调整资产配置,部分资金转向中国市场,形成持续流入态势,尽管短期市场或因情绪波动出现分化,尤其是在解禁等节点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