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火热,已通过各类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甚至部分还进入消费者的卧室,例如为“睡眠”加持科技力量的智能床垫。
“3·21”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华福证券3月16日发布消费与医疗周报,AI助力破解国民睡眠困局,称当前市面上的助眠产品仍未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在睡眠行业不断创新的背景下,AI智能床垫作为一个新品类,将逐渐成为改善国民睡眠的新载体。
智能产品成为辅助睡眠“新宠”
夜幕下的都市霓虹与手机蓝光交织成现代人的失眠图谱。当下,睡眠问题不再是北上广深等快节奏城市人群的“专属”,而是蔓延成为当代人遇到的普遍难题。
慕思股份联合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提及,随着各种新业态的发展,低线城市人口正在同步承受一线城市的工作压力与滞后的医疗资源,被迫以牺牲睡眠来对冲发展焦虑。数据显示:三线、四线城市有睡眠问题的占比分别达到42%和44%,一线城市及二线%,新一线%。
整体来看,64%成年人守住6小时睡眠底线,但大众平均睡眠时长较2024年再降5%,由7.02小时下降至6.67小时。
至于改善睡眠的手段,除传统保持作息规律、助眠食品、改善卧室环境等方式外,使用手环等设备监测睡眠质量等方式也逐步成为失眠群体的重要选择之一,且有增长趋势,AI床垫是其中一个品类。
根据,52%的消费者曾经购买或使用过智能助眠产品,其中智能眼罩、智能枕头、智能手环的普及度较高。而在睡眠行业不断创新的背景下,AI智能床垫作为一个新品类,将逐渐成为改善国民睡眠的新载体。
不过,目前来看,智能床垫的市场规模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分析,2024年全球智能床垫市场规模为18亿美元,预计2025年到2030年将以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此外,华安证券研报援引头豹研究所的数据更为乐观,预测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14.7亿元增长至2026年的39.9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73%。
华安证券分析认为,智能床垫的市场规模在近些年来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归功于消费者对睡眠环境、床垫功能性的要求提高,以及对智能家居产品的接受度逐步提高。
传感器和算法是床垫智能化的“难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部分企业已启动对智能床垫的探索及布局。此外,据华安证券研报,趣睡科技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成员,与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深度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在睡眠产品中的应用;麒盛科技是国内最早的智能电动床企业之一,该企业在2022年9月提出,使用不超过6亿元与合作方共同投资设立睡眠数字疗法基金,加快公司在大睡眠数字疗法领域更加广泛深入的布局。
那么,当下如DeepSeek等应用开源,是否会降低企业进入门槛,重塑产业格局?慕思集团首席技术官陈文泽称,智能床垫突破的难点在于传感器与算法。
“想做普通的传感器容易,但是高精度的传感器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一张床的表面上,无论躺在哪儿都要保证准确地采集到生物数据,难度比较大。智能床垫我们投入了差不多10年,说实话,前期做了很多技术验证,走了很多弯路,但我觉得现在成熟了。”陈文泽说。
另一方面,DeepSeek出现后,AI平权时代到来,但这也从侧面凸显垂类大模型的重要性,“对于企业而言,算力的投入、对应技术人员的投入都非常大。”陈文泽解释称,慕思股份已规划构建垂类行业的睡眠大模型,“这个睡眠大模型对我们至关重要。”
华福证券研报也提到智能床垫具有全场景生态联动潜能,作为智能家居中枢,可自动适配空调温度和湿度、联动香薰助眠、触发冥想程序,构建“睡眠自愈”场景。此外,智能床垫可作为医疗级健康管理,通过长期数据积累提供疾病预警,并与保险、医疗机构合作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