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机器人产业热度持续攀升。
尽管投资界对于机器人赛道的入场与退出时机呈现策略分歧,但对那些深耕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而言,当前正是突破临界点、开启规模化扩张的战略窗口期。
2024年,合肥优艾智合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在获得合肥东城产投C轮投资后,将总部落户合肥。躬身于工业移动机器人多年,优艾智合将目光投向了人形机器人赛道。
近日,优艾智合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创立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首次公布了人形机器人矩阵,以满足泛化工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需求。
面对传统工业机器人难以应对的复杂动态任务,人形机器人矩阵以多模态交互、群体智能协同为核心,试图突破工业场景“最后一毫米”的自动化瓶颈。
3月31日,
优艾智合联合创始人边旭 在具身智能的规划路径上,我们采取两条路并行的策略:一方面,围绕过去单品类技术,探索工业泛化具身智能的可能性,即“一脑多态”;另一方面,布局通用泛化机器人的前瞻技术,通过快速场景验证和技术迭代,抵达具身智能机器人规模化工业应用的高峰。
工厂场景中有两大矛盾点:一是用工缺口造成的结构性用工矛盾,二是自动化升级未能渗透到所有细分场景中。两大矛盾共同指向了对新生产力规模化部署的需求,也为人形机器人批量进入工厂提供了发展机遇。
第一,突破场景“天花板”。通过“脑力进化”,机器人可自主解析复杂指令、实时规划任务流,解决传统自动化无法覆盖的“最后一毫米”问题。
第二,重构生产关系。群体智能打破单机能力边界。如“一脑多态”架构下,轮式机器人负责长距离运输,双足机器人完成精密操作,形成无缝任务闭环,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巡霄”机器人立足行业场景需求,创新采用“智能调度+集群协作”架构,实现跨领域的自适应协同能力。对于终端用户而言,其通过动态路径规划与多机联动的融合,以类人群智化方式完成复杂场景任务,贯通作业流程全链路,同时大幅降低环境适配及人力协调成本。集群智能系统进一步拓展了“巡霄”机器人的服务边界,使其能够高效覆盖工业制造、物流仓储等多元化场景。
优艾智合人形机器人矩阵 核心“护城河”有三点。
第一是“产研用”深度融合。基于西安交大的前沿技术研发优势,通过学术赋能技术创新,结合优艾智合多年深耕场景和硬件的优势,赋予了研究院“场景视角”以及与新技术需求匹配的硬件产品。
第二是群体智能生态。在多机协作场景中,实现对任务需求的相同精准理解,消除机器人之间的“认知差”,进而通过群体协作突破单机能力边界;另一方面,下游仅需部署训练“一脑”的时间成本,降低实际应用成本。
第三是商业化验证。以MAIC系统为核心,优艾智合的机器人已经大规模落地应用在工业物流和巡检运维领域的系列产品。在某国际头部晶圆厂的8寸晶圆车间,1台机器人能完成4人的工作量,50台机器人每天能搬运近2万个晶圆盒,既能做到无损耗搬运,还能以7×24不间断生产的方式,助力工厂生产提质增效。
2023年公司业绩同比翻番,客户复购率达75%,产品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对精准度、稳定性高要求的半导体领域中,公司的AMHS解决方案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服务台积电、中芯国际等龙头企业,能满足Class 1超净环境下±1mm的精准操作。
我们订单上所覆盖的行业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订单下还存在海量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市场,等待大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