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业界 要闻 快讯 热点 推荐 聚焦 头条
 
站内搜索:

飞利浦Fidelio X3凭借其功能脱颖

到2024年,苹果用户可能会在非游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要闻 > 要闻
直击2025西普会:医药产业承压寻变 看好五大“新动能”
更新时间:2025-08-18 09:15:58

  2025 年,中国医药产业正站在深刻变革的十字路口。新冠大流行消退后,传统增长引擎动力渐弱,倒逼整个行业从“被动承接增长”转向“主动谋求进化”。

  
 

  
2025西普会开幕8 月 17 日,以 “快蜕变 穿越新周期” 为主题的 2025 西普会在海南博鳌拉开帷幕。中康科技董事长吴瀚、华润三九董事长邱华伟、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信达生物,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构着医药研发的“时间与成本”方程。

  吴瀚强调,AI技术正驱动三大方式的转变,一是AI药物研发平台,突破创新药物研发,高成本、长周期、低成功率的困境,将研发周期从15年压缩至1.5年到3年,成本降至传统的1%。临床试验效率翻倍提升。二是AI诊疗精准化和优质医疗资源的普及。三是健康管理的实时化全视化和全周期闭环。当药物发现效率提升百倍,诊疗精准度突破极限,健康管理实现分钟级响应,产业的底层游戏规则将被重写。

  同时,在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内需驱动下,银发市场正成为另一个万亿级蓝海。据中康数据,2025年中国银发市场的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未来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其中医疗健康消费占比35%是银发经济第一大赛道。

  因此,吴瀚认为,62年到75年出生的退休人群,消费能力和理念推动健康消费模式从生存型向品质型跃迁,药店是银发健康消费的主要收益方,未来药店应该是健康数据的管理者,医疗资源整合者,银发健康消费的引领者。

  企业的行动尤为关键,而“蜕变”首先是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

  邱华伟指出,蜕变的本质是“角色进化”,即企业需要从“被动适应者”进化为“主动定义者”。他强调,医药企业不应再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或渠道的追随者,而应通过主动出击,重塑规则。

  邱华伟认为,企业必须构建“规则重塑、生态融合、组织觉醒”的“三角支柱”来穿越周期。“在AI技术日益渗透的当下,品牌药企的胜负手在于算法与临床痛点的融合深度,谁能率先将技术与临床需求深度绑定,谁就能成为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匠造者。”

  阮鸿献则将蜕变的视角聚焦于零售终端的“破局”。他指出,医药行业正经历三重跃迁:需求的升维、价值的重构和生态的融合。他认为,药店的破局点在于两场革命——“场景的革命”和“能力的革命”。

  面对当前实体药店增速放缓的挑战,阮鸿献强调,药店必须打破孤岛,链接医院、保险、科技企业,构建“防、诊、疗、护”的闭环。这种模式的转变,正是为了迎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这迫使药店从单纯的交易场所升级为社区生活站,成为“医疗资源的调度者”,向上承接分级诊疗,横向联动保险机构,向下扎根社区,用数字工具服务家庭健康,从而在银发经济的蓝海中找到自己的新位置。

  此外,创新药的国际化浪潮,也成为穿越周期的重要路径。

  俞德超将这一趋势概括为“新层次的进化”。他认为,中国创新药市场在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后,面临如何将“创新的数量转变成创新质量”的问题。俞德超提出了三个进化方向:一是向科学深水区进化,突破算法与生物学的洞察结合;二是向价值医疗进化,关注真正解决临床痛点、能被医保和商业保险接受的创新;三是向全球规则制定者进化。

  来自市场的反馈印证了他的观点,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已突破450亿美元,几乎追平2024年全年成绩,这充分印证了中国创新在全球市场的价值兑现。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创新药的政策生态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今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在内的相关部门,接连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建立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形成机制等,为中国创新药品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吴瀚也介绍道,截至目前,中国原研药覆盖754靶点,TOP20靶点管线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将达3.5万亿元,海外收入占比超40%。

  “中国将完成从制药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跃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有希望成为比肩美国的创新药策源地。”吴瀚向预测。